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南宁 > 旅游景点 > 正文

喜看家乡新变化礼赞南宁新发展

发布日期:2022/6/29 20:35:36 浏览:236

来源时间为:2022-06-29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到您的

朋友圈

家乡一点一滴的变化是我们喜闻乐见的。在“爱家乡·爱南宁”主题作文征集活动中,南宁市各中小学生关注家乡不断蝶变的新景色,作文主题鲜明,内容真实,生动形象,情感真挚,对家乡变化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传递出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真切情感。

莫俊黄佳蕾)

征集令

“喜迎二十大筑梦新时代”主题征文启动了

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少年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南宁周刊》即日起面向全市在读中小学生征集以“喜迎二十大筑梦新时代”为主题的作文。

作文要求紧紧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这条主线,从自己所见所闻所亲历的细节片段出发,以小角度切入大主题,生动展现南宁市的新变化新面貌新气象,共同奏响绿城青少年感恩党的领导,歌颂幸福生活、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强音。

作文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南宁市发生的巨大变化,用生动鲜活的,以生动的笔触抒写、讲述南宁故事,展现取得的辉煌成就和良好精神风貌。

广大中小学生可以描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家乡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翻天覆地变化,可以捕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故事,也可以礼赞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和最美奋斗者,聚焦在经济社会、精准扶贫和等方面的无私奉献者,书写光荣事迹,歌颂理想信念。

作文题目自拟,要求主题明确,内容积极向上,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小学生作文字数控制在500字以内,中学生作文字数控制在800字以内。作者在标题下署名,顺序为:姓名、学校、指导老师;在文章末尾注明联系电话。请各校老师指导完成后,将文章发送至邮箱:nnjyzk@163.com.《南宁教育周刊》将择优选登。

那片欢乐的“后花园”

作者:张之继(南宁市白沙路学校)指导老师:奚小清

一想到约了同学周六去“后花园”骑车就很开心!这可是我和好友们最欢乐的时光了。结束一周的紧张学习,去“后花园”骑骑车,比比谁先骑到终点;累了就在草地上平躺,天马行空畅谈未来;感受阳光与江风,真是太惬意了!既可以放松紧张的神经,又可以锻炼身体,一举两得。

说了这么久,该介绍我们的“后花园”了。哦,不好意思!准确地说,应该是大家的,南宁市各族人民的。说到这,我想读者应该猜到了,没错!“后花园”就是邕江江岸!我们常去的地方是邕州老街至英华大桥段,因为这一段毗连我们学校,离家也近。所以,“后花园”的名号不是凭空而来的。

不过,这“后花园”可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以前这里不是沿江居民的私种菜地,就是胡乱生长的野草地。毫无规则的一垄一垄菜地里,蔬菜稀稀疏疏;而野草荣枯任其自然。这里成了夹杂在现代化大都市里的“乡下”。小时候,偶尔跟爸爸去江边钓鱼,得走过菜地之间又小又窄的地埂,小心翼翼地走过后,鞋底全是泥巴,途中还能闻到一股肥料的味道。那时的这一段江岸除了在此种菜的大爷大妈或钓鱼爱好者,其他人寥寥可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渴望更健康幸福的生活。政府也更加重视建设民生基础设施,为民众提供更宽广的活动场地,大力推动全民健身,引领人们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2015年,南宁市作出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启了“百里秀美邕江”建设。“百里秀美邕江”建设始于南宁西郊的老口航运枢纽,终于邕宁水利枢纽,全长74公里。项目内容主要包括水利枢纽、两岸滩涂景观、护岸工程以及沿岸建筑和14座跨江桥梁的灯光亮化。其中,建设17个滨水公园、148公里的绿道。

我们学校旁这一段江岸景观工程大约是在2019年建设完工的。建成之后,邕江两岸焕然一新,绿道全线贯通,两岸有大量的活动场地,如各类球场、钓鱼平台、亲水步道、自行车骑行道、小型广场、自主售货店、便民公厕等。同时,邕江作为南宁人的母亲河,穿城而过,城内沿线非常长,两岸皆为人群聚居地,这些人的休闲娱乐、健身场所就近转移到了邕江岸边,很大程度地缓解了市内公园的承载压力。

不同于市内公园,因邕江宽广的江面空间,在这里视野较为开阔;江风拂面,清新之气扑鼻,这里非常适宜运动。因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幅美好的画面:

早晨,太阳徐徐升起,云开江雾散,跑道上已是很热闹了,快走的中老年人,慢跑的年轻人,汗流浃背的骑行人。

日上中天,“后花园”也不寂寞,树荫下一家人或几家人在草坪上搭一顶帐篷、铺上垫子,大人们围坐着聊天、吃零食,孩子们则在草地上愉快地嬉戏打闹;健身器材场上,孩子们在玩跷跷板、荡秋千,大人则在挥汗如雨地健身;小型广场上,阿姨们在兴致盎然地跳广场舞,孩子们在玩滑板车、轮滑;更有与江景融合在一起怡然自得的垂钓者们,江边一待就是一整天……

华灯初上,更多的则是上年纪的人们在此散步,以及江面上灯火璀璨的游轮。

野草丛生的滩涂江畔变为公园,“人迹罕至之地”变成了乐园。经过开发,南宁人的母亲河——邕江升级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市民户外散步、骑行、游泳等休闲活动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是呀!这片美丽的“后花园”承载了人们太多的欢乐!

山乡飘出咖啡香

作者:杨嘉天鸿(南宁经开区普罗旺斯小学)指导老师:杨锦成

爸爸的老家在南宁郊区,现在爷爷奶奶仍住在青砖黛瓦的老屋,故土难离,爷爷奶奶就是不愿进城跟我们住,好在老家不远,周末我常和爸妈回去看望爷爷奶奶。

新建的村委会办公楼,党群服务中心方便村民办事不出村;宽阔的村民活动广场,晚上灯火通明,唱歌的、跳舞的、散步的,各得其乐。我很好奇,为什么村里突然热闹起来了?前几年还是冷冷清清的呢。

在广场的一侧,竹影婆娑处,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小楼,是二叔家开的新新农家书屋,一楼是阅览室,一排排整齐的书架错落有致,分门别类摆满了各种农技和经营书籍,足足有3000多册。还不到晚上8点,已陆陆续续来了不少看书的年轻人,轻轻打声招呼后,他们便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这些书籍大部分都是城区送书下乡捐赠的,上级看中这个点,出资建设农家书屋,由二叔负责日常管理服务。两年了,小小书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学知识学科技,成了“三农”政策的宣传员。

二楼是文化交流活动室,几把椅子,一块白色投影幕布,看起来简洁、随意,靠窗口的地方有个自助咖啡机,格外醒目,我很好奇,村里什么时候兴起喝咖啡了?二叔说,村委一年四季都邀请农技专家走进田间地头授课,春天讲授种植蘑菇、种桑养蚕新技术,夏天讲授茉莉花采摘、加工技术,秋天讲授大头菜制作方法,冬天讲授电商直播带货相关知识。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纷纷回来创业,有人开办农家乐,用传统农家菜招待城里人;有人在村里小河边开辟出一大块露营地,支起帐篷,来这里休闲度假的人络绎不绝;有人组建电商团队,买全球卖全球,村里土特产和手工艺品供不应求;还有人流转土地种百亩果园、百亩茶园……自然而然地,来来往往的人便在农家书屋喝咖啡。村里还举办“乡村振兴大家谈”沙龙,曾经是退役军人的村支书邀请了附近几个村的返乡创业青年参加。

农家书屋飘出缕缕咖啡香,便是家乡的味道。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祖国。

礼赞家乡美

作者:石婧妤(南宁市安宁路小学)指导老师:禤洁羽

我所在的城市,素有“中国绿城”“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等美誉,荣获“联合国人居奖”,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她就是我的家乡——壮乡首府南宁。我自小在这座城市长大,深深地感受到家乡正变得越来越美好。

南宁市的交通从曾经的自行车、公交车出行到如今的五条地铁线路开通运营,出租车、共享汽车满街都是,变化之大让人感叹。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素质也在提高。我经常看到司机在斑马线前主动减速等待,礼让行人通过,特别是遇到行动缓慢的老人,好心的司机会等老人安全通过后才开车。

我们学校的少先队员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到人民公园捡拾烟头、在社区进行清扫并铲除墙上的小广告、向居民宣传知识。人们都在共同维护着这个美好的家园。

南宁,我的城市,我的家乡,环境越来越美,经济越来越强。我知道,家乡的巨大变化是因为我们身后有繁荣富强的祖国,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少先队员要刻苦学习知识,坚定理想信念,磨炼坚强意志,强健体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好山好水南宁

作者:陈梓菱(南宁市景华学校)指导老师:杨敏

家乡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是最美的地方,我的家乡是南宁,这里风光秀丽、景色迷人,这里是宜居城市。南宁一年四季都是绿树成荫,街道犹如花的海洋、绿的世界。横穿南宁市区的民族大道,两侧各式各样的绿树,掩盖了高楼,形成了“半城绿树半城楼”的亚热带园林城市风貌。

南宁的风景很美,青秀山风景区是著名的5A风景区,是游客观光旅游的好去处,每当节假日,就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观光旅游,十分热闹。

树常绿果飘香,南宁不仅有很多美食,还有“水果之乡”的美誉,南宁的水果享誉全国,每个季节都能品尝到不同的新鲜水果。南宁人十分好客、热情,客人一到,主人马上拿出各种各样的特产来招待客人。

这里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其中交通变化非常大,小时候我们在市内出行只能坐公交车或者骑行,出远门也只能坐火车,现在市内陆续开通了五条地铁线,出远门还可以坐动车,这一系列的变化让我们的出行越来越方便。

我爱南宁,因为这里有我幸福的家庭,这里有好山好水,是一个陪伴我健康成长的城市。我喜欢南宁市的一草一木。我爱南宁,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学好本领,长大后积极建设南宁,使南宁变得更加繁荣、富强、美丽!

百鸟鸣春歌盛世

作者:莫朝扉(南宁市百花岭路小学)指导老师:邓玉芬

春暖花开迎新春,欢歌笑语辞旧岁。大年初三的清晨,天刚蒙蒙亮,我还躺在床上,享受着寒假的轻松与过年的喜悦,爸爸就进来告诉我,要带我去叔公家拜年。

我很不想去叔公家,因为我六岁时去过那里,留给我很不好的印象。记忆中,叔公家在大明山脚下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那里的交通非常不便,道路是狭窄的碎石泥土路。村民的住房是清一色老旧的泥土房或木板房。村里很多年轻人无所事事,平时聚在一起抽烟喝酒,甚至还有人赌博。村里的卫生条件极差,污水横流,垃圾满地,还有那露天茅厕,苍蝇满天飞,简直让人崩溃。

但想到能见到年迈的叔公,我还是愉快地起床跟爸爸出发了。

我们的汽车在重峦叠嶂的山里行驶半小时后,拐上通向叔公家的乡村道路。我印象中那条狭窄,会车十分困难,坑坑洼洼,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的路不见了,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条柏油路,宽阔平坦。原来道路两旁的荒滩野岭也不知所踪,山脚下,一片片果园,橘子树上还挂满未采摘的橘子,黄灿灿的;山腰上,一片片八角林,郁郁葱葱;山谷中,溪水旁,农民新建的小洋楼,炊烟袅袅。这些变化,让我感觉万分诧异。

汽车在柏油路上飞驰,我睁大双眼欣赏着路边美丽的田园风光,不知不觉我们来到叔公所在的村庄。

眼前的山村景象更震惊了我。繁花似锦簇拥下的瑶族木屋吊楼,绿树成荫下的亭台楼阁,房前屋后鸟语

[1] [2]  下一页

最新旅游景点
本周热点
  • 没有旅游

  •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