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2-12-05
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本路径是创新驱动,核心是人才驱动。近年来,南宁经开区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以产业为牵引提升人才引进质量,聚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建设需要,实施精准有效的引才政策,扶植培育一批高质量创业创新平台,灵活运用“线上 线下”模式助力产业人才招才引智,持续吸引集聚层次高、技术精、创新能力强的“高精尖缺特”人才队伍,推动辖区高质量发展不断落实见效。2022年1-10月,经开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64.41亿元,同比增长10.51;工业投资34.41亿元,同比增长10.12;实际到位内资完成111.65亿元,同比增长15.52;商务部口径直接利用外资完成4304.5万美元,增长51.89。
健全人才发展政策保障体系,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完善的政策体系是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基础保障,吸引集聚了一批区内外英才到这里干事创业。
翻开先后出台的《经开区人才激励实施办法》《经开区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经开区鼓励和发展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南宁经开区对人才干事创业的支持全方位、多角度。这里立足于从安家补助、生活补助及创新创业支持等方面鼓励用人单位引才育才;致力于从支持产业创新能力提升、推动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与运用等方面支持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着眼于从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完善的人才发展政策措施保障体系,形成南宁经开区引才聚才的强磁场。今年以来,新增认定南宁市高层次人才59人,累计认定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37人;引进产业急需紧缺青年人才349人,辖区人才总量由2021年底66425人增长至目前79312人,同比增长19.4。
搭建人才创新创业优质平台,激发人才干事新活力
走进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联讯U谷,这里厂房林立,机器轰鸣,大家耳熟能详的网红食品“轩妈”蛋黄酥,广西第一家生产医用隔离防护服的企业腾科宝迪都从这里起飞、成长。
近年来,南宁经开区高度重视高水平双创平台建设工作,深入实施高企倍增计划、双创平台提升计划,不断加大培育扶持力度。2022年,南宁经开区认定自治区级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4个,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星创天地等创业平台3个;认定南宁市级“人才飞地”、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6个;南宁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平台5个。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7个;自治区级创新创业平台27个;南宁市级创新创业平台30个。同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9家,建成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南方医科大学广西华银医学检验所等公共技术平台,全方位服务和支持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高质量人才双创平台,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2022年,南宁经开区获广西创新创业大赛初创组一等奖1家、成长组三等奖1家、优胜奖4家;获南宁市创新创业 “邕江计划”支持1家,2018年至今,已累计有8家企业获得此项支持。
做细人才事业生活全域服务,优化人才发展新生态
南宁经开区把尊才、爱才、惜才的诚意融入到了从事业到生活全方位支持人才发展的服务过程当中,经常联系倾听人才心声,思想政治上主动引导人才,工作上极力创造条件便利人才,生活上细致关心照顾人才,热情帮助解决各类实际问题,营造了让人才安身、安心、安业的良好氛围。
强化党政领导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党政领导班子至少联系1名专家人才,对联系服务的专家做到“三必”:春节必走访、服务需求必应答、扶持激励必落实。将奖励补助、子女入学、安居保障、创业扶持等人才服务事项整合纳入南宁智慧人社平台,实现“一站式受理、集成化服务”。今年以来,已通过“南宁智慧人社”一体化平台受理审核青年人才生活补助申请349人、高校应届毕业生万元就业奖励418人、高层次人才安家补助申请6人、“双一流”应届高校毕业生来邕留邕创业就业学费代偿14人、协调人才子女入学27人。
下一步,南宁经开区还将继续围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和战略新兴产业等重点产业领域,持续完善人才发展保障措施,加快高水平双创平台建设,提升人才服务质量,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通讯员韩寿强)
(作者:韩寿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