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3-03-07
退休潮带来每年2000万老人新增量,十省份抢跑康养旅居政策大盘点
2023-03-0716:33:20来源:
北京
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至好友和朋友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_银发财经
春节过后,街市人头攒动、景区排队长龙的景象在全国许多城市上演,疫情结束后的第一个春天让人格外充满希望。
而随着1962-1975年婴儿潮人口的陆续退休,未来十几年每年都有1500万-2000万低龄老人进入退休阶段,也就是说,每年都有一个2000万级的新用户增量进入服务老年人群的康养旅居市场。不管是对于旅游业还是银发经济,这都是一个重大机遇期。
在许多政策规划和媒体文章、研究报告中,旅居和康养经常混用,在此需要做个简要辨析。旅居是以老年人群为主的一种旅游形式,通常节奏较慢,在同一个地方停留时间较长;康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可以和生态、医疗、中医药、文化等各种概念和行业相结合,如果康养和旅居结合,康养就是旅居这种旅游形式的内容和目的,旅居则是为了实现、达到康养这个内容和目的而采取的手段、措施、形式。
本文全面梳理全国十个旅游大省对于康养旅居的产业定位、发展目标、特色方向,并提出推动康养旅居产业发展的三个思考,希望有更多地方能抓住康养旅居这个在老龄化加速和文旅消费升级双重趋势推动下的产业机遇,在未来十年实现康养文旅产业的跃升式大发展。
江西:“江西风景独好,康养这边更好”,康养旅游成战略性新兴增长点
江西旅游在过去十年间获得高速发展。疫情前的2019年,江西实现旅游总收入9600亿元,占当年GDP比重36。如果看增长率,2016年至2019年江西旅游总收入平均年增长率为27.64,超过全国绝大部分省份。
服务老年人群的康养旅居,是未来十年旅游业的重要增长点,江西对康养旅居的重视走在全国前列。
2021年12月江西发布《关于推进康养旅游发展的意见》,2022年4月发布《江西省康养旅游发展规划(2021-2030年)》,明晰未来10年江西省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江西风景独好,康养这边更好”的形象定位,明确了康养旅游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大幅增加,康养旅游产业成为江西省旅游产业的战略性新兴增长点,把江西省打造成具有江西特色和底蕴的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康养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
江西康养旅居的总体布局为“一核五片多节点”,即大南昌都市圈康养旅游核心区,赣北山水休闲康养旅游片区、赣东北国际医疗康养旅游片区、赣西温泉运动康养旅游功区、赣中文化艺术康养旅游片区、赣南客家风情康养旅游片区等五大功能区。江西提出,发挥宜春市生态环境优良、温泉资源丰富、禅文化深厚、避暑地众多、“中国药都”等资源优势,打造成赣西生态康养宜居胜地。发挥赣州市客家文化、红色文化、阳明文化和绿色生态优势,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康养度假后花园。发挥上饶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和上饶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优势,打造成全国康养旅游新标杆。加快南昌市、萍乡市、吉安市康养旅游品牌建设步伐。
江西还将挖掘康养气候资源,持续创建“中国天然氧吧”“避暑旅游目的地”“国家气候标志”等品牌。发挥庐山“世界名山”“夏季避暑、冬季温泉”的独特资源优势,打造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康养旅游胜地。
贵州:“森林康养·贵州乐享”,十四五重点突破康养旅游
贵州旅游在疫情前获得高速发展,2016至2019年,全省接待外省入黔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2019年旅游收入12318亿元,占当年GDP比重73。
贵州对康养旅居的发展十分重视,《贵州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加快贵阳市、铜仁市、黔东南州发展独具特色、主业突出、融合联动的康养产业体系,重点建设黔中综合健康养生圈、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打造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到2025年,建设50个集休闲旅游、度假养生、康体养老于一体的健康养老基地,实现贵州省康养旅游的重点突破。
对于产业方向,贵州提出优先发展避暑康养旅游,以贵阳、安顺、六盘水、毕节、遵义等旅游城市康养社区规划建设和城市民宿建设为重点,深度开发核心景区周边特色民族村寨,培育集度假休闲、游憩观光、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乡村民俗、生态农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休闲避暑康养产品。
有序推进温泉康养产业,争取主管部门切实解决办理矿权等合法性手续问题,盘活停工项目,实施100个温泉旅游重点项目工程,打造15个省级温泉旅游度假地,加快打造一批全国一流的温泉保健疗养品牌,推进“温泉省”建设。
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到2025年,建成康养旅游项目30个,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个,省级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0个,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1个,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企业8个。
探索推进健康养老旅游,形成养老与旅游服务链和产业链,吸引更多老年群体到贵州旅居养老、健康养老、休闲度假,到2025年,建设50个集休闲旅游、度假养生、康体养老于一体的健康养老基地。
打造绿色有机食品旅游商品品牌:大力打造茶叶、刺梨、薏仁、山药、火龙果、花椒、核桃、茶油、晒醋、石斛、虫茶、蓝莓、食用菌等特色食品品牌。引导和鼓励企业利用天麻、石斛、金银花、刺梨、薏苡等药食两用药材,研发中成药新产品、食疗保健品、食物营养品、医药中间体、美容化妆品等,扩宽中药材价值利用空间,打造一批绿色健康有机食品类旅游商品品牌。
对于森林康养,贵州出台专项规划《贵州省森林康养发展规划(2021一2025年)》,提出要扎实开展现有森林康养(试点)基地评定;逐步完善森林康养标准体系建设,有序推进森林康养产品开发;有效促进森林康养(试点)基地提档升级;积极创建森林康养示范县。到2025年,创建森林康养示范县(市、区)10个(其中省级引导创建5个),提升建设森林康养(试点)基地70个、建成森林康养步道300公里;森林康养年服务150万人次,实现森林康养年综合收入300亿元。贵州还重视打造有自身特色的康养品牌形象,推出“森林康养·贵州乐享”定位,省内城市贵阳定位“爽爽贵阳·康养福地”,安顺打造“安养之都”,黔西南州定位“中国四季康养之都”。
广西:“长寿福地·壮美广西”,将大健康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广西作为传统旅游大省,疫情前的2019年旅游总消费10241.44亿元,占当年GDP48,旅游无疑是广西的支柱产业。
广西在《广西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广西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广西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一系列重磅政策中对康养旅居做出了全面规划,提出推动健康养老、健康医药、健康食品、健康运动、健康医疗管理、健康旅游、健康和文旅制造等7大产业全面发展,把大健康产业打造成为自治区战略性支柱产业。
广西提出全面构建“一核五区多点协同”的发展格局:即以南宁市作为全区大健康产业发展核心区,引领带动桂北休闲旅游与养生养老产业区、桂南滨海文旅与医疗医药产业区、桂东医疗医药与生态养老产业区、桂西长寿保健与医疗康体产业区和桂中民俗文旅与医械制造产业区协同发展。在《广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出:加快桂林建设世界级山水旅游名城、世界级文化旅游之都、世界级康养休闲胜地和世界级旅游消费中心;加快建设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打造世界长寿文化交流合作中心和国际知名、服务一流的长寿养生旅游胜地。
在代表康养旅居具体发展态势的床位建设上,广西提出鼓励支持培训疗养机构、酒店、民宿等升级改造、转型发展旅居康养床位,增加旅居康养服务供给。到2025年底,广西创建命名100个老年人宜居社区和一批旅居康养示范基地,全区旅居养老服务床位总数达到4万张。全区异地旅居康养人数达到500万人次,初步打造成为全国知名旅居康养胜地。
在品牌定位上,广西打造“长寿福地·壮美广西”品牌,力争把“中国长寿之乡”的特色品牌转化为养老服务效益。目前广西共有29个长寿之乡,全国长寿之乡总数81个,广西占据近四成。另外广西还有四个世界长寿之乡,分别是:
巴马县于1991年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认定为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第五个被发现);
乐业县于2016年3月获得联合国老龄事业可持续发展峰会组委会颁发的“世界长寿之乡”称号;
浦北县于2017年4月获得国际人口老龄化长寿化专家委员会授予“世界长寿之乡”称号;
上林县于2019年5月获得联合国老龄所积极老龄化专家委员会正式授予“世界长寿之乡”称号。
四川:2030年建成全国健康旅游产业强省和国际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
四川人文历史与自然风光方面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业在疫情前几年快速发展,旅游总收入从2015年的6210.57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1594.32亿元,年均增速16.89,2019年旅游收入占当年GDP的25。
早在2014年《四川省健康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就提出推动形成专业化的老年旅游服务品牌。《四川省大力发展生态康养产业实施方案(2018—2022)》,提出到2022年,全省生态康养年服务2.5亿人次,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全省将建成生态康养基地250个、康养步道5000公里、康养林1000万亩。2021年《四川省关于进一步推动健康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力争将四川打造成为全国医疗康养旅游目的地,到2030年全面形成“医、康、养、健、智”五位一体的健康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建设成为全国健康旅游产业强省和国际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
四川十分重视医疗、中医药主题的康养旅游旅居,积极开发高端医疗、特色专科、中医保健养生、生态康养、温泉养生等系列产品,培育中医药、温泉疗养、华西口腔、医学美容等健康旅游品牌。
在具体举措上,四川推动旅游景区与医疗机构合作,将健康管理模式引入到养生休闲度假旅游开发中,帮助游客完成寻名医、挂号及病后康复等一系列整体健康管理,实现“健康管理 运动休闲 旅游度假”医疗康养旅游新模式。
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风景旅游区设置连锁门诊部开展医疗与养生保健服务,支持中医药体验、康复疗养、休闲养生等健康旅游路线品牌建设。持续开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建设,推出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路线,推广针灸、推拿、足浴及刮痧等系列化的中医理疗项目。
鼓励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中药材种植基地、药用植物园、养生保健产品生产企业、中华老字号名店、博物馆等依托品牌优势发展旅游,鼓励医疗机构自主经营健康旅游项目,积极探索医疗机构与旅游景区协同发展机制,创新开展全权委托管理、特许经营、加盟经营、协助管理、投资参股管理等多元经营管理模式。
云南:“七彩云南·养老福地”,建设国际康养旅游目的地
云南是传统旅游大省,旅游收入全国排名前列,2019年为12157.88亿元,占当年GDP的52。
在《云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云南省“十四五”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等文件中,云南提出:建设国际康养旅游目的地,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边境国际化康养医疗中心,到2025年,争创1—2个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同步创建一批省级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医疗健康服务辐射中心、特色鲜明的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紧紧围绕“生命科学创新中心、健康产品制造中心、候鸟式养生养老中心、高端医疗服务中心、高原健体运动中心、民族健康文化中心”六大中心的战略定位,打造呼吸疗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