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南宁 > 旅游景点 > 正文

南宁这座城:快乐温情守护传统味道

发布日期:2016/9/16 22:26:39 浏览:979

庚寅纪事人在城市

——南宁的味道

提起南宁,你会想到什么?是广西的首府,还是全国文明城?是红豆的故乡,还是中国的绿城?是东盟博览会,还是国际民歌节?是联合国人居城市,还是北部湾核心城?带着这些印象,第一次来到南宁。没想到,当地人第一个向我们推荐的地方,却是这里。

这里,是南宁市中心的一条美食街,叫做中山路。每天晚上六点,街上的夜市就会准时开张。南宁人的夜生活也是往往从这里开始。

每天都有两三万人光顾这里。仿佛中山路就是南宁人自家的厨房。不到300米长的街上,挤满了两百多个摊位。在这里,能找到天南地北的美食,所有的口味都不会受到排斥。

这是女孩们最爱的一种小吃,叫做酸野。“什么是酸野啊?”“水果泡辣椒。”

新鲜的水果,是两三天前,刚刚从东南亚国家的果树上采摘下来的。“泰国荔枝。”“美国的红提。”“越南的红牡丹荔枝。”

中山路,一座不夜城,是折射南宁城市变化的一面镜子。连续记录中山路上的72小时,寻找南宁的味道,人在南宁的故事。

第一天20:00,第1小时。

我们的记录从晚上8点开始。一个飞饼摊前围了好多人。“雪梅,你真的要学一下。”“我也想。”“拍个照吧。”“你好,你们从哪里来?”“广州,朋友介绍的,直接就介绍到这里来。很有趣的。烤蛋糕的时候,就可以这样。拍下来我们学着做。”

饭店的老板陈超和老顾客正在划拳。这是南宁人的行酒令,叫做“猜码”。“经常猜码吗?”“见他就猜,不见他不猜。一见他有‘仇’的我们两个。”

这一家四口都是本地人。“我们今天来吃宵夜,带小孩来。”

很多南宁人,是吃着中山路的小吃长大的。“想让他们感受一下南宁的街边文化。”

这些年轻人,来自广西民族大学。“我是法国来的学生。”“我是缅甸人。”“我是来自泰国,名字叫美贤。”“我也是来自泰国,名字叫金敏菲,知道这个吗?这个就是我们泰国的。”“越南的,在中医学院的。”

南宁,是中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会城市,也是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它像一块磁石,吸引了东盟和其它国家的人在这里求学和工作。越南留学生陈平说:“我感觉南宁很合适生活,因为它不算不太大,什么都有,规划也很好。城市美,也是很好的。”

毕业后,很多人想继续留在南宁发展。“爱我别走,如果你说,你不爱我。”“月亮代表我的心。”

第一天22:00,第3小时。

这是一个东盟旅游团。领队说:“我们来了三天两晚。”“感觉怎么样?”“南宁真好真美丽。”

吃过了饭,客人们都不舍得离开。“来两个。”“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第二天6:00,第11小时。

第二天的清晨,中山路擦去了她眼角绚烂的灯火,卸下了脸上涌动的人潮,露出了它本来的容貌。这是一条有上百年历史的老街,现在道路四周已经盖满了现代化的建筑。路北,是建设中的商场。路南,是开业不久的写字楼。但这座城市依然保持着悠闲的步调,早起的老人,穿过马路,就像走过自家的庭院。早上,他们也总要吃上一碗香喷喷的米粉。“我们也没有什么,这个是本街的。我们在这里十多年了,二十几年了,他都来吃。”“好多年了,我来就吃牛杂粉、面、云吞。我每天要到邕江去锻炼,马上到河边,马上到河边游泳,难比得你哦。”

这里是邕江,南宁的母亲河。1600多年前,老南宁城依江而建。明清时期,邕江水运兴旺,中山路就曾是江边一个繁华的码头。因为环境保护得好,至今邕江仍然是200多万南宁市民的饮用水源。“这都是老水友。”“多照点我们陈叔。”“像上班一样,这个是从对河游过来的,我驮你过河。”

因为这条江,70岁的陈叔和很多素不相识的人成为了朋友。“我这个不算老了,你看这个最老了,80了。”

最近,南宁开始围绕邕江建设中国水城。江两岸,新的楼盘、新的园区不断涌现。但陈叔一直挂在嘴边的,是市里把江边的道路修好了,这让他的水友们游泳很方便。

第二天8:00,第13小时。

不管城市怎么变,南宁人的老习惯变不了。早上吃一碗米粉,白天就要开始喝凉茶了。这是一家凉茶店。一米多宽的店面,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听人说,这是中山路上最有名的一家店。“这个是中山路卖凉茶最早的。我的奶奶,是她啦。”“现在我不干了,给媳妇和女儿干了。”

后院是个家庭小作坊。古老的石舂,已经用了快50年。“很短了。原来是这么长,磨损了。这是我们的祖房子,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东西,奶奶的奶奶了。爷爷奶奶上一辈留下来的,100年了。”

原来最受南宁人欢迎的凉茶,是用这么原始的方式做出来的。“有没有什么秘方啊?”“没有,很简单。”“靠你调的味道,调的浓度怎么样?”

凉茶店里的生活很简单。一家人分好工,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开始烧水、洗药材、煮茶、卖茶,一直卖到夜里两三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现在,他们每人每月的收入是一千多块钱。“什么累了都不记得了,吃苦也吃。有些顾客说,‘这么慢的你们啊,不请多一个工仔,一个员工来干活’。我说‘我们这么低调的生活,哪里请得员工’!?”

阿婆家的凉茶,品种只有7个,每杯只卖1块钱,但在中山路上,已经开了整整五十年。“他要生冲雷公根,两杯。”“我小时候就来这里买凉茶喝了。”“只要路过这里。”“老南宁都会来这喝。”“从小在这里喝到大。”

几年前,还有人想请阿婆他们到深圳、海南去卖茶,都被他们拒绝了。他们舍不得的,是几十年来认识的老顾客。“很愉快,每天你卖的。这个要一瓶,这个要一杯。这个要袋子装,这个要瓶子装。你忙不过来的时候,最后一数那钱,就舒服了。”

第二天15:00,第20小时。

如果说夜晚的中山路,是一个活力四射的姑娘,那现在的中山路,就像一位安静缓慢的老人。炽热的阳光,清淡的生意。但很多精明的老板,会把这段时间利用起来。

这家饭店的楼上,聚集了200多位年轻的打工者。他们在等待什么呢?

隔壁房间,是老板何婷,她经营着中山路上最大的这家饭店。“这个是一个月的一些奖励。这些有服务之星、节约能手、微笑之星,还有飞毛腿。”

20多年前,何婷的家人挑着扁担来到南宁卖云吞,后来创建了这家饭店。同样是外地人,同样做过打工者,何婷很清楚员工们现在的心情。“我也知道各位员工,每个月的一号,都期盼着这一天。”

一个令人期待的时刻。十分之一的员工将会获得奖励。“第一位获奖人员是我们总店的节约能手,厨房的节约能手,烧烤部的张子龙。”“我们的掌声不断,不停。”“继续努力。”

奖金从50元到200元不等。获奖员工还要上台发表感言。“一句话,用心就行。”

因为害羞,635号员工没说出话。“谢谢大家。”“不要紧张。”“希望我们大家都努力团结。”

领完红包,员工们马上开始吃饭。再过一个小时,忙碌的工作就要开始了。

第二天17:00,第22小时。

中山路又热闹了起来。摊主们像在公司里上班一样准时到达。因为路边的店面不够,大多数摊位都摆在路面上。在路中段的黄金位置,一家饭店准备开张了。这家店的老板叫陈超,是广西玉林人。他18岁来到南宁,在这里又整整打拼了18年。“这个地方一寸土一寸金,我们摆的时候要考虑怎么摆的多一点。”

因为夜市的火爆,中山路的摊位费也水涨船高。像陈超这家饭店,每个月每平米要600块钱。最近物价上涨,供货的成本也变高了。对陈超来说,日子就得过得更精细,生意也要做得更认真。“上桌的时候,要放点香菜葱花在上面,又好看又好吃,稍微甜了一点点,淡一点就好了。”

这是陈超在中山路上开的另一家店,主要经营烧烤。“这是牡蛎,我们这边喊生蚝,其实一般喊牡蛎。很自在的,随便你想吃什么都可以买。你坐在这个店你可以,这个店没有的东西。你可以到另外一个店买下来。反正整条路几千种小吃,你要是能吃的下,你所有的都买过来都没问题。你说你去大饭店有什么意思,有时候来到这,在这里坐一下,一个人气好,一边喝着啤酒,一边吃着小吃,一边看人们路过,每个人兴高采烈地走过去,那不是很惬意的一件事情吗。”

十几年前,陈超刚到中山路上创业时,一天的营业额只有30几块钱,自己跟一位南宁人租的房子住,一连18个月都交不出房租。但他的房东不但没有催租,还鼓励他坚持下去。这也让他下决心留在了南宁。后来,陈超买了房,买了车,儿子小陈也在附近上了小学。“我们算两有一族吧,三有四有都有了,有房、有车、有老婆、有孩子,什么都有了。南宁是一个我驻足就不想离开的地方,因为很简单,很多外面的人都懂。它这个地方,语言这块包容性很强,什么地方的语言都可以说。他也能听,也能融合。也不是很排外那种。”

南宁,自古就是一座移民城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间,市区人口增长了近30倍。因为这样的特点,南宁一直显得开放和包容。“我觉得我现在也是南宁人了。外乡人,就是等于这个城市给了我机会。”

现在,陈超正在写一本关于自己的小书,说是要留给儿子小陈看。书里记录的,是他如何用生存的态度进行创业,以及他遇见过的这座城市的善良和包容。

“香蕉一份。”卖飞饼的蒋军是湖南人。四年前,他来到南宁,在一家酒店里做面点师。“有些紧张。有一点,肯定有一点。”

在酒店的工作比较单调。下班后,蒋军就跑到中山路上来摆地摊,不但是为了赚点外快,也是因为这里能找到更多的观众。

“又破了个洞。”在酒店打工时认识的妻子。8个月以前,夫妻俩同时辞职,专心在中山路上卖起了飞饼。

蒋军卖饼和别人不一样。他设计了动作,配上了音乐,加上了舞蹈,还有模仿二人转丢手绢的绝活。因为花了这些心思,他一天能够卖掉200个饼。“做飞饼是种乐趣,我自己很明白,我对这个很感兴趣,不觉得很累。”

第二天19:00,第25小时。

“你下去。”“小杨,下去整顿这个夜市。”在中山路上,还有个特殊的人物,人们都叫他九叔。九叔是中山路夜市的001号管理员,在这里几乎人人都认识他。

“怎么样,见了没有?”“见了。”从1982年,中山路夜市开张起,九叔就在这里做管理工作。

经常能遇到一些顾客和九叔开玩笑。“人家找你。”

但对于夜市上的店主们,九叔的管理很严格。“快点摆正它,快点。”“我摆正了。”“把它搞好,快点。”

九叔当了20多年管理员,他亲眼看着中山路,从一个只有五六个小吃摊的小街道,发展成全国都有名的美食街。“有没有和您在这年头一样长的?”“有啊,六叔!坐这里,六叔过来。这是我们领导。”“老街历史太厉害了,我们从小就在中山路长大,从早到晚,就去中山北小学,放学又下学。后来搞这个夜市,不做不舒服,不说这里,南宁的、香港的、澳门的,来中山路一定要找六叔,先吃了六叔的小吃、烧烤,他们才回去包旅社、包宾馆。”

“这个是老的了,对面的云吞是他的。”“他管了多长时间,我就做了多长时间,几十年。以前饼啊、鸭下巴、炒螺,一毛钱一碗,八分钱一碗,那个时候。”这就是吕叔的经营了20多年的店面。一个简易的路边摊,五六张桌子,十几把椅子,支撑着全家的生活。“小打小闹,又不冒风险,养家糊口。这个是我的女儿,这个是我一家人做,又不请员工。”

第二天21:00,第28小时。

一个特别的海鲜摊。“尝一下鲜吧。”“鲨鱼是不是天天都能打上来啊?”“不一定,这个要看渔民打的时候,能不能打到。万一没打到的话,没打到就休息,或者换品种。”“换什么品种?”“这个到时再说。没有货的话我们就只能休息。”

[1] [2] [3]  下一页

最新旅游景点
本周热点
  • 没有旅游

  •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