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南宁 > 企业单位 > 正文

南宁市优化营商环境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2023/1/30 15:27:05 浏览:26

来源时间为:2022-09-29

南宁市政府新闻办于9月29日(星期四)上午举行南宁市优化营商环境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邀请南宁市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定,南宁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冯兵民,南宁市金融办副主任李玮,南宁市住建局副处长级干部朱东平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南宁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李敏主持。

南宁市优化营商环境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

时间:

2022年9月29日(星期四)10:00

发布人:

黄??定??市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

冯兵民??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李??玮??市金融办副主任

朱东平??市住建局副处长级干部

主持人:

李??敏??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

李敏: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南宁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南宁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市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定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冯兵民先生、市金融办副主任李玮先生、市住建局副处长级干部朱东平先生。

首先,请黄定先生作介绍。

黄定: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上午好!很高兴再一次与大家见面,向大家通报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

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工作部署,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持续在涉企事项上减环节、压时限、降成本、优服务,强化改革举措,注重健全机制,狠抓工作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积极成效。

一、持续优化政务环境,服务质效越来越优

深化政务服务“简易办”改革,推出“一件事一次办”精品套餐256个;推行“一站式一窗办”,664个事项实现无差别受理。“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迭代升级至3.0版本,全市共350个建设项目享受该政策便利,588个项目实行了联合验收,工程项目审批实现再提速。深化“互联网 不动产登记”改革,打造“四办”新模式,即科技赋能“线上办”、整合环节“一次办”、节约成本“省心办”、范围升级“跨域办”,办理不动产登记省时省力省心。搭建“智慧人才”服务平台,实现人才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平台自上线以来,累计访问超94.07万人次,受理申报人才事项达2.02万人次,切实提升企业和人才办事效率。持续优化办理用电服务,优化“南网在线”“爱南宁”APP功能,提供35项基础服务、16项增值服务,实现“证照共享”、“刷脸办电”,远程办电业务比例超99。

二、持续优化市场环境,开放程度越来越高

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加强规范管理和监督检查,截至目前,我市未发现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案例。全国首推“纳税健康码”,纳税次数压缩至3次/年,主要涉税事项100实现“网上办”,非申报业务“非接触式”办理率全区第一,打造“线-网-厅”办问协同的纳税服务新模式,推出“最多问一次”服务。全国首创“信用 区块链电子存证 电子签章”事前信用承诺监管平台,全市累计签署信用承诺书295.17万份,社会信用体系加速构建。探索出台《南宁市市场主体歇业备案实施办法》,切实服务市场主体平稳度过经营发展困难期。优化进出口货物通关模式,今年1-8月,南宁机场口岸进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为12.44小时,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为0.41小时,较2021年全年压缩47.8和43;今年新增国际货运航线6条,目前在飞航线达13条,进一步提高了国际货邮运输通达性。

三、持续优化创新环境,企业活力越来越强

支持龙头企业创新平台,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4家、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23家,累计建成自治区级创新平台367家,占全区总数36.85。2021年来,新建广西智能驾驶研究院等5家,累计引进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17家,带动24项前瞻性技术成果在南宁转化,实现营收超1.8亿元。加强“科创贷”等融资服务,2021年以来,引导金融机构为科技企业发放贷款67.18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1.9亿元。引导建设专业化、市场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全市累计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31家(国家级8家),拥有众创空间34家(国家级5家);全市在孵企业1685家,创新创业孵化载体逐步成为培植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沃土。

四、持续优化法治环境,权益保护越来越足

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实施包容审慎涉企监管,对219项轻微违法行为实行免罚、13项轻微违法行为可以不采取强制措施。全面开展政府采购意向公开,保障市场主体平等参加政府采购活动。设立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直通车”投诉平台,2021-2022年8月共在线接收办理投诉质疑事项18件,进一步畅通公共资源交易监督、投诉、咨询渠道。成立全国首个灵活就业人员合法权益保障联动化解中心,建立了灵活就业人员劳务报酬纠纷“劳动监察 司法确认”快速调处机制。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在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建设中国(南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全市两级法院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服务中小微企业二十条措施,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平公正的法治保障。

五、持续优化宜居环境,城市品质越来越好

2021年以来,全市建成投入使用公办中小学校40所,新增学位约7.17万个;建成投入使用公办幼儿园53所,新增学位约1.75万个;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人数超过17万人。全市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国有博物馆(纪念馆)、公园等公共基础设施全部实行免费开放,线上线下组织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2021年全市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43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085公里,形成“一环七射”高速公路网格局;开通地铁5号线,地铁总里程达到128.2公里,总车站数达到104个,公共交通运营及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开展“帮企减污”系列活动,创新建立重点企业环保挂牌服务机制,2022年1-8月,南宁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7.5,同比上升2.0个百分点,南宁蓝天白云成为常态。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持续梳理和查找影响营商环境优化的堵点、难点,及时疏通和化解企业、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抓好重点指标改革任务,奋力推动我市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总体情况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李敏:

感谢黄定先生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广西日报记者:根据市委、市政府“项目为王”的工作部署,请问市行政审批局对项目建设有哪些服务措施?成效如何?谢谢!

黄定: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项目为王”的工作部署,促进建设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我局推出了三大重要措施:一是出台了“拿地即开工”政策3.0版本。基本做法是建设项目在办理基坑支护施工许可时,可同步办理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排放)核准、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施工临时用电、临时用水等“极简审批”,解决建设项目施工许可所涉及的一系列上下游审批事项;针对工业用地上的工业厂房、仓储用房项目实行容缺《工程规划许可证》、并免予办理施工图审查手续;建设项目实现施工许可与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合并办理等政策。比改革前,企业由多次跑变成一次跑,审批环节由10个减至3个,申请材料46份压至3份,多项证同步办,为企业节约工期3个月以上。截至目前,已有350个项目按“拿地即开工”模式取得了施工许可证。

二是加强项目前期服务。会同各有关部门针对项目前期策划生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出台了“工程建设项目策划生成工作实施方案”,将项目策划生成分成项目储备、项目协同、项目生成三个阶段。具体做法是:利用现有的“一张蓝图”信息平台基础数据,依托南宁市“项目为王”项目管理平台,召集相关审批管理职能部门协同参与项目的生成,为我市项目招商、立项、落地提供决策依据,为后续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加快审批速度创造条件。

三是推行区域评估,降低企业成本。发布了将区域评估工作成果应用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政策,在我市试行区域评估的南宁高新区南宁综合保税区、宾阳县黎塘工业园区等13个区域,可以直接应用已公布的区域评估工作成果,在项目建设前期不再自费开展拟建项目相应种类的评估工作,上述区域内落户企业免费共享使用区域评估工作成果,从而降低企业项目建设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

人民网记者:请问,自2021年以来,南宁市在获得用水用气方面为用户提供了哪些便利举措?谢谢!

朱东平:

首先借此机会感谢新闻媒体和记者朋友们一直对南宁市供水供气行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我市一直高度重视获得用水用气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提升用水用气接入效率,以及提升供水供气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中,南宁市“获得用水用气”指标获得了肯定,被评为优异等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我们2021年以来获得用水用气方面主要的优化举措如下:

一是免费配套管线。在南宁市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范围内,由供水供气企业将管线配套至用户建筑区划红线,用户无需承担建筑区划红线外发生的任何费用。2021年至今累计减免金额约1亿元。

二是提升报装效率。实行“一站式”、“首问负责制”和“项目经理制”服务,落实专人全程跟踪,减少用户环节与时间,将获得用水报装环节压缩至2个,无外线工程报装压缩至2个工作日,有外线工程报装压缩至6个工作日;获得用气报装环节压缩至2个,室内管线工程报装压缩至4个工作日,室外管线工程报装压缩至10个工作日。同时,通过构建南宁市工程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与供水供气企业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了工程项目信息推送,由供水供气企业主动对接服务用户,无需用户另行办理报装手续。

三是促进服务便利。在南宁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建立“水电气专窗”,一窗受理水电气业务。以及在供水供气企业官网、微信营业厅、支付宝生活号、爱南宁APP等多个渠道开设线上服务,实现了用水用气业务“就近办”“线上办”。

四是落实“欠费不停供”政策。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行用水用气“欠费不停供”政策,设立6个月的供水供气费用缓缴期,缓缴期间免收欠费滞纳金,以缓解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资金周转困难,保障其在疫情期间不停产、不停业。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对标先进,不断优化获得用水用气营商环境,提高市民获得感和满意度,共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央广网记者:市场主体是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载体,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请问南宁市目前在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方面开展了哪些新的举措?谢谢!

冯兵民:

当前,南宁市全市上下正在深入贯彻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

[1] [2]  下一页

最新企业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